當代新儒家返本創新的時代使命
- Leonard Kim
- May 7, 2017
- 3 min read

一. 儒家傳统的三個分期:
1. 先秦原始儒家.
孔子之前約2500年, 至商周之際. 周公封建親戚, 以藩屏周室, 由此氏族社會的部落政治, 轉成宗法社會的封建政治. 而儒家創自孔子. 是為當時己漸崩壞的周文禮樂. 開發人心的內在根源, 挺立了人心之仁, 才能救礼壞樂崩的危機。
2. 宋明新儒家.
孔孟之後使儒家禮俗傳統, 卒告定型成制, 經魏晋清談, 南北朝佛學輸入而漸衰, 到了隋唐, 思想界盡是佛學的天下;故宋儒面對唐末五代世道人心的墮落, 又面對東以來文化理想的衰微;故宋儒排拒佛老, 返本与探源, 必得直透先秦儒學的本源, 以顯發人性的道德主體, 以立人道之本, 通天道之極, 弘揚中華文化之大本。
3. 當代新儒家
在鴉片戰後中華民族生命與文化生命均受屈辱又同告 斷落的時代, 以為「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, 必須两足同時站立起來」, 才是「中國從西方之侵略中站立起來的根本方向」, 也就是說, 要通向中華民族生命與文化生命合而為一的大生命;再對應時代處境, 轉出並貞定科學民主的外王事業, 是以, 當代新儒家的主要問題是, 承續儒家內聖之教, 開當代外王之學。
二.當代新儒家的時代使命與背景
當代新儒家的時代使命, 在重建並安立我們崩潰解體的世界觀與價值觀. 貞定我們政治與人生方向。而當代新儒家的背景是指清末民初. 在國家政治制度上是結束君王專制, 而逐步邁上民主立憲的大道,在中華文化上則是承受西方文化的全面挑戰,正作一調適整合的迴應.。
三.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
當代新儒家以消化西學使命的代表人物, 除了熊十力與梁漱溟外,我們以張君勵. 唐君毅. 牟宗三. 徐復觀等四位先生,於1958年联合發表一篇宣言 「中國文化 與世界」,向全世界宣告對中華文化所持的立場. 最具有代表性。
四. 當代新儒家的思想總綱 當代新儒家.牟宗三先生言: 「我們處在這個時代, 若想以自己的生命, 承當中國文化發展的道路, 則對於西方文化不能不正视,對於科學問題不能不正視, 對於政體問題不能不正視, 對於宗教問題不能不正視, 這不是炫博, 作學究, 乃是文化生命的承當問題。我是真正迫切之感中, 步步把生命貫注到這些方面上, 期望暢通中國的文化生命」。以上這一段話, 可以代表當代新儒家的思想總綱,。我們講中華文化, 首在正視當代 西方文化的優越, 就在科學與民主的背後, 是西方的基督教傳統文化, 宗教其本, 科學民主其末, 本立而道生. 也可以說. 基督教的道德文化,是內聖的修持, 而科學與民主是外王的展現, 構成西方文化的總體精華。
五. 當代新儒家的文化慧命
自鴉片戰爭以來, 西方文化以船堅砲利為前鋒, 打開了中國門户,160多年以來, 中國在自強運動中, 由全盤西化到全盤俄化,中國人民受盡了折磨, 我們面對政治社會轉型與西化.俄化沖擊的當代,在政治體制上能有積極建構, 兼取中西文化之長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, 在中華文化思想上能挺立中華民族的傳統, 又融會西方學術精華的則是當代新儒家的文化慧命。, 六.新儒家承內聖之教化. 開創當代外王之學 唐君毅先生言; 「在儒家思想的信仰中, 可發現一宗教 性的安身立命之所」。因為儒家的心性之學, 是為其天人合德的人文教化.,總之, 講民主科學的外王, 當從宗教精神的內聖講, 而講內聖, 則當從中華文化傳統的儒學講, 以為立國之根本。這就是說. 返本者,返傳統儒學之本, 對中華文化的現代化, 出自內聖自覺之要求, 而創新者, 創科學民主外王之新, 使西學與中華文化融為一體,為我們所用, 這就是新儒家 返本創新的新時代境界。